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上月返歸天家,安息主懷,享年九十五歲。本篤十六世是公認的權威神學家,他留下了研究和尋求信仰基本真理的豐富遺產。據簡述這位教宗生平的公證書概述,他的訓導思想可概括在三道通諭中,即《天主是愛》通諭 (2005年12月25日)、《在希望中得救》通諭 (2007年11月30日)以及《在真理中的愛德》通諭 (2009年6月29日)。他還為教會寫了四道宗座勸諭、宗座牧函,以及在公開接見活動中的講話等等。此外,他還有不同的鉅著均反映了本篤十六世的神學思想,及對世界的關懷,就讓我們抽取通諭的重點文字,以及一些著作的簡介,藉此緬懷本篤十六世的身影。

《天主是愛》通諭 (2005年12月25日)

「現在的世界有時候將天主的名字與報復、甚至是仇恨和暴力聯繫在一起,這個訊息很具有現實性,也有很具體的意義。所以,在我的第一部通諭中,我願意談論愛,談論天主對我們滿溢的愛,我們應該向別人通傳。這樣也就決定了本通諭彼此關聯的兩部分。第一部分更屬於理論性質的,⋯⋯去看天主之愛的幾個根本點,天主對人的愛是以一種奧秘而無償的方式奉獻給人的⋯⋯。第二部分則以教會的方式來實現對近人之愛的誡命。⋯⋯我的願望是強調一些基本點,為能在世界上產生一個由人對神聖之愛響應的承諾而來的新動力。」

《在希望中得救》通諭 (2007年11月30日)

「根據基督的信仰,『救贖』── 得救 ──不僅是一項已知事實。救贖給了我們,意味著我們獲得了希望、可靠的希望,由於希望我們可以面對現在:即使現在是艱難的,因為根據希望,因為希望存在,所以我們得救?這有多大的確定性?我們應該多聽一點聖經對希望的作證。」

《在真理中的愛德》通諭 (2009年6月29日)

「教會的社會訓導全繫於『在真理中的愛德』這個原則,從這原則可引申出一些倫理行動的實踐方針。即公義和公益。先講公義。有社會就該有公義:每個社會需制訂它的一套公義制度。愛德固然超越公義,因為愛是奉獻,把『自己的』給予別人;但愛德不能不尊重公義,凡真正愛人的,一定先會對他們公道。公義不但不能與愛德無關,兩者也不能各行其道,公義不能與愛德分割,公義是愛德的一個固有的因素,公義是實踐愛德的第一步,公益非常值得重視。愛別人就是期望他的福利,且實際促成它。除個別人的福利外,也有關乎人們共同生活的公益,也就是社會上的個人、家庭及中間性團體『大家』共有的福利。」

《納匝肋人耶穌》(Jesus of Nazareth)

本篤十六世牧職期間將天主和信仰作為中心課題,不斷尋找主耶穌基督的面容,幫助眾人認識基督,總共出版了三卷的《納匝肋人耶穌》系列著作。他具有廣博高深的聖經和神學知識,以非凡的能力對信理和靈修,以及教會生活和當代文化的重大議題作了綜合闡述。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這本著作裏,運用科學的聖經詮釋方法,在教會的生活與傳統中,探索四部福音記載下的耶穌樣貌,讓我們面對面地遇見耶穌。

一書三卷,分別為 “Jesus of Nazareth” (2007)、“Jesus of Nazareth: From the Entrance into Jerusalem to the Resurrection” (2011) 及 “Jesus of Nazareth: The Infancy Narratives” (2012)

。英文版已全部翻譯完成,中文版則有聞道出版社的《納匝肋人耶穌》(2008年)、原道出版社的《納匝肋人耶穌──聖週:從榮進耶路撒冷到復活》(2022年) 和《納匝肋人耶穌──嬰兒期敍述》(2022年)。

《真理的合作者:與教宗本篤十六世同行365天》,光啟文化 (2018)

教宗本篤十六世同時是神學家、牧者和靈修導師,在本書中以豐富的知識、敏銳的靈感、深刻的洞察力、使徒的熱情和淺顯的表達方式,所呈現出的事實。

這本選集不但從廣度上覆蓋,也從深度上精選了本篤十六世的思想,因而可作為大致了解其思想的導讀。不僅如此,就如主題索引所昭示,本書的內容幾乎涵蓋所有教理,並且隨著禮儀年的進程而展開,加上文字深刻的靈性和神學思想,所有的一切都為我們提供了閱讀,並作為每日默想材料的理由。

 

出版事務組

 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www.vaticannews.va/zht/vatican-city/news/2023-01/pope-emeritus-benedict-xvi-deed-rogit.html

https://www.vaticannews.va/zht/vatican-city/news/2022-12/life-pope-benedict-xvi.html

https://www.vatican.va/chinese/benedettoxvi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