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禮耶穌聖心之殊恩──主的愛
2025年3月7日晚的苦路禮儀後,堂區特別邀請關俊棠神父,主持特敬耶穌聖心彌撒。關神父在分享耶穌聖心十二殊恩之前,先請教友們捫心自問︰「從一到十,我到底有多愛天主?這份愛又值幾分?」當大家陷入反思及汗顏之際,神父再擊中教友們信仰的脆弱──我們是否曾懷疑過耶穌?動搖自己對祂的信心?甚至疏遠耶穌,淡化信仰?以上種種,便是耶穌在顯現聖心給聖瑪加利大之時,告訴她世人對祂的質疑。亦是耶穌聖心,繞以茨冠瀝瀝淌血的傷痛。
然而,無論人性如此軟弱,無論我們如何背棄上主;耶穌的聖心仍火紅跳動,寓意祂永遠對世人不計前嫌,敞開心扉。為救贖罪人,上主以無盡的慈愛和包容,顯示祂的不離不棄。我們既尊崇基督為主,應當奉行祂的旨意,把對主的愛,實踐在個人生活之中。這份「愛」,不僅是在遭遇困境時堅定的信德,也是一直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每個人都有被愛的需要,但愛人的能力卻是良莠不齊。「愛」對大家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。我們把自己對主的愛,延伸到近人的愛,進而對父母、伴侶、子女、朋友、甚至兄弟姊妹。原來去「愛」,是需要學習的。
那麼,「愛」是什麼?如何去「愛」?關神父提出四點,引導大家思考︰
首先,愛是要根據對方的需要而施予。人們往往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表達,卻忽略對方真實的想法。其二,愛必然伴隨痛苦與犧牲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羈絆與創傷;但真正的愛,卻是犧牲自我去遷就對方。正如照顧年邁的父母,面對歲月帶來的固執與遲鈍,儘管過程苦不堪言,子女應當盡己所能,以容忍和陪伴,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。其三,找回「愛」人的能力。培養「慈悲心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「慈」即是在沒有任何好處的情況下,仍真心盼望他人的好。「悲」則是一種同理心──雖痛在他人,卻也由心生悲,憐憫其苦。最後,各人當為自己憧憬的「愛」下定義。簡單如為自己及所愛的人幸福成長,作出更大的努力去完善自我,改掉陋習,凡事不再機關算盡,收盡利益。
現今世界政局動蕩,衝突不斷。關神父指出,多國領袖雖然有信仰,時局仍持續紛亂。他以《天主經》中「我們的天父」作出提醒:天上的父是「大家的」、是「我們的」,既然同為天主所愛的子女,便要學習把「主的愛」推己及人,懇求天父賜予我們寬恕他人的力量。
出版事務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