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舊約的天主、我的天主」(第三講)
蔡俊源神父在這次導讀中,以亞巴郎身邊的兩位女性人物:撒辣依和哈加爾,帶領我們深入探討她們與天主相遇時,天主如何呈現自己的特質。
在亞巴郎時代,女性的主要任務是生育與相夫教子。當亞巴郎年老無子,撒辣依為了他,將她的埃及婢女哈加爾給了丈夫作妾(創16:2-3)。這一決定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和壓力。哈加爾懷孕後,卻因驕傲而看不起撒辣依(創16:4)。蔡神父提醒我們,無論恩寵多麼豐富,我們都不應忘記自己的身份,其實我們仍是天主的僕人。
撒辣依因哈加爾的輕視而感到羞辱,向亞巴郎求助,希望在祈禱與愛中解決困境(創16:5)。然而,亞巴郎讓撒辣依自行處置,結果撒辣依虐待哈加爾,迫使她逃跑(創16:6)。在逃亡中,哈加爾遇見了上主的使者,這是天主對她的關心。使者問她:「你從那裡來,要往那裡去?」(創16:8),雖然使者知道她的處境,卻仍然讓她回去,屈服於撒辣依的手下(創16:9)。這一過程引導我們思考面對困難時,對天主的認識及對自己生命的信任:我們能否把痛苦交託給天主,讓祂引導我們?
使者對哈加爾的承諾是她將生下兒子,後裔繁衍不息,因為天主聽見了她的苦訴(創16:10-11)。這讓哈加爾認識到天主是「看顧人的天主」(創16:13),提醒我們天主的愛與關懷無處不在。上主的使者知道哈加爾的名字;天主又替撒辣依改名叫撒辣,要祝福她,改變她的生命;讓她也生個兒子。(創17:15-16),撒辣的名字改變也象徵着重生和新的希望。天主對她的祝福不僅改變了她的命運,也提醒我們,天主的愛無所不在,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挑戰,總有機會重新開始,找到生命的泉源。
在亞巴郎一百歲時,撒辣依生下了依撒格(創21:2-7)。雖然撒辣依最初不相信自己會有孩子(創18:12-15),且在此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掙扎,但天主仍然信守與亞巴郎的盟約,告訴我們儘管人會懷疑與犯錯,天主的計劃最終會達成。
蔡神父的導讀讓我們認識到,舊約中的天主充滿慈愛:即使在先祖離開樂園時,天主依然為他們做了皮衣保護(創3:21);諾厄進入方舟後,天主關上了方舟的門,確保他們的安全(創7:16);天主體會亞巴郎的心情,答應照顧他的兩個兒子(創21:12-13);當哈加爾和兒子被趕走時,天主聽見孩子的哭聲,安慰哈加爾(創21:17-20),即使在困難時期,天主始終與我們同在。
舊約的天主與新約中的耶穌是一體的,我們應多讀聖經,並不僅停留在字面上。參加聖經及靈修講座,讓我們增強對天主聖言的認識及理解,並透過個人的經歷與天主建立更深厚的關係。
天主的愛是無限的,即使面對人類的不信與背叛,祂依然持續地愛着我們,期盼每個人都能體驗到這份天主的愛,並把它分享給他人。
培育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