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期在堂區通訊提及教會的社會訓導,友人馬上發短訊問,是那些文字都讀得懂(為平信徒當然多是中譯本),但加起來卻全摸不著頭腦的教理文件嗎?

一切源於聖經

的確,看這些通諭最宜睡前小讀(一笑)。其實通諭都有紮實的信理基礎,而信理是天主直接(明顯地或含蓄地)啟示的真理,其泉源便是聖經。

相對其敘述性,聖經的象徵意義(即字面外的屬靈含義,可再區分為寓意、倫理和末世意思)遠遠來得重要。至於通諭和牧函,則是神長以當代語言闡述信理,訓導信眾的文件;其內容固然該讓教友清晰理解,但以有限的語言去表達無限的救恩,要精確表達也不是容易。

換言之,閱讀通諭必須同時對照和探索其根源——聖經。情況就像閣下買了一部全新智能手機,只看說明書而不以手機實習,無論內容如何圖文並茂,都只是徒然;况且就算你依足說明去試,那也只是入門罷了,非得待手機用熟了,方能享受其功能。

耶穌作了什麼?

那麼聖經裡我們的師傅在關懷弱小上究竟做了什麼?

耶穌的傳教生涯,時常面對病弱的、殘障的朋友,有寡婦和飢餓的群眾,也有焦急無助的父母家人,更有附魔的、從事不光彩行業的……等。那麼弱小便不只是物質和身體上的狀況,也包括心理和靈魂上的欠缺和不足。說到底誰又不是弱者?誰不需要基督的安慰?

福音多次提到耶穌「動了憐憫的心」,停下來和他們交談,甚至觸摸他們。事情發展至此,的確很符合「慈悲」的特徵,而耶穌作為天主子,自然是大顯奇蹟,解決問題,一切圓滿收場。

且慢!讓我們略為倒帶回看,福音描寫耶穌雖然總是跟平民相處,但祂好像沒有主動個別跟有急切需要的人打招呼。主基督往往是在他們發出呼求後才進行更深入的接觸,祂又經常說了些教人感到糊塗的話:

「啊!婦人,你的信德真大,就如你所願望的,給你成就罷!」  (瑪15:28)

    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,就說:「人啊!你的罪赦了。」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路5:20)

「我告訴你們:連在以色列,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。」      (路7:9-10)

「女兒,你的信德救了你,平安去罷!你的疾病必得痊癒!」      (谷5:34)

「不要怕,祇管信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谷5:36)

耶穌為甚麼這樣做?各位主內兄弟姊妹應該心裏有數,歡迎大家scan以下的QR Code分享一下。解說請留意下期堂區通訊。

SMC關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