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復活之後,十一個門徒一看見祂,就朝拜了祂,耶穌並叫他們去使萬民成為門徒。從此,門徒和我們都多了一份責任。但責任也需要一些契機去養成的,我想到了一個故事。

 

小華和班長光仔是很好的朋友,由於光仔十分好人,所以每位同學都很喜歡他。不過小華記得光仔最初其實不是這麼乖的,考試成績很差,對人又不友善,是兩年前的二年級下學期,光仔才突然轉變的。

二年級時,小華是個「大頭蝦」,經常遺留東西,所以光仔經常捉弄他;把他的書本收起,裝扮為小華自己遺失,小華被他弄哭了好幾次。同時,光仔成績很差,加上經常作弄同學,所以被老師責罰了很多次。

到了下學期,光仔整個人改變了。他會主動幫小華尋找失物,見到有人想捉弄小華時,會出聲制止。而最明顯的改變是他的成績,原本全班第三十名的成績,到了期終考變成了第五名。光仔還會主動幫老師,會舉手問和答問題,獲得了所有老師的讚許。

在這轉變的最初,有不少同學認為光仔只是為了討好老師才在扮乖,小華也是其中一個。後來,光仔幫了小華幾次後,小華找了一個機會問光仔,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轉變。光仔說有一次他被老師責罰後,發現媽媽在家中哭泣,原因就是她見了老師,知道了光仔的頑皮,十分傷心,責怪自己未能好好教導光仔。光仔自此之後,發覺待人友善是自己的本份,讀書用功是自己的責任,他很後悔自己傷了媽媽的心,決定要改過,做到最好。

後來,很多同學都發現光仔是真心幫助他人,而成績好更是他用功的最佳證明,越來越多人喜歡光仔,不論是同學還是老師都稱讚他,到現在,全校都知道他是模範生。

耶穌行了不少奇蹟,幫了不少人,這是祂來到人間的責任,這是他的本份。所以有很多人主動光榮祂、讚美祂。他沒有為了討好誰才這樣做,反而是祂自己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。小朋友,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,就會受到其他人的讚賞。

 

靈感來源:「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。」(瑪竇福音 28: 16-20)

主日學導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