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投身關社之前,有很長時間是為堂區牧民範疇服務,對關社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派發物資,賙濟貧窮這概念上。
讓我加深了解關社的是一次跟隨堂區快閃小隊去「掃街」,很驚訝領隊和街友、清潔工的熟落程度就如朋友般,最難得是不用勉強尋找話題,閒話家常,輕鬆隨意。
這是我無法想像的。因為街友們的需要很實在,但也明白我們的幫助不大;所以,我總是期盼探訪的規模能做得大一點,對弱勢社群的實際意義應該更大。可惜,接着疫情高峰到來了。
由於限聚令和對疫情的恐懼,再加上物資有限,關社的外展活動實在是舉步維艱;但大家總不能「躺平」,硬著頭皮也得走出去。我在路上不斷想,沒有帶上什麼「好東西」,怎樣和街友們開展關係呢?
這帶來一點不自在,和街友打招呼時特別明顯,加上自己常常記不住他們的稱呼,更別說打開話匣子了。我「把心一橫」掏出手機,不顧尷尬的抄下每一位相遇街友的稱謂。
這做法維持了幾次,直到隨口都能叫得出街友稱呼為止。當遇上新「朋友」時更是不能偷懶,並且以後每次出發探訪前還要溫習資料,聯想他們的特徵和背景。做了這些功課,我發覺和街友溝通容易多了,還有原來他們也記得我,甚至對上幾次探訪時談過的零碎內容也難不倒他們。
後來當自己帶隊時,有隨隊教友問我,為甚麼和街友們好像很熟落,我便不禁莞爾。關係總是從打招呼開始,而記得別人的名字也是一份尊重。就是天主也是「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」(依43:1)。
一路走來越發現人的有限,我們只要從每一個細微接觸開始,當好橋樑的角色,天主總在帶領。
關社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