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君浩神父專訪

聖瑪加利大堂4月來了一位新神父—薛君浩神父,一位在普世博愛運動服務逾50年的神父。

薛神父土生土長,於1970年代在聖神修院接受聖職培育,於2002年晉鐸。2009年,薛神父趁着安息年假期到羅馬深造有關「基督徒合一」的課題,再取得神學博士學位,並於2013年回港,繼續服務普世博愛運動。被派往聖瑪加利大堂前,曾到菲律賓教會服務了4年。

訪問者(訪)        神父(薛)

訪: 知道神父在修院時已接觸到「普世博愛運動」, 並一直從事推動「普世博愛運動」的工作。神父可以跟我們分享您與普世博愛運動的淵源嗎?

薛: 我是在修院培育時,接觸到「普世博愛運動」。當時也抱着開放的態度,了解一下自己聖召的方向。那時,接觸到「普世博愛運動」的靈修,認識宣揚基督徒互愛和合一精神,領悟到「基督臨在」是教會的核心價值。1971年有幸到意大利「普世博愛運動」培訓中心學習,更堅定了我的意向。1974年回港,便一直在「普世博愛運動」服務。

訪:  其實「普世博愛運動」是一個怎麼樣的團體?

薛: 「普世博愛運動」早於1969、70年代已傳到香港,是一個平信徒建立的團體。使命是要建立一個合一的世界。有點像修會,我們都過着一團體生活;但又不是修會,因為我們當中什麼人都有,一般信徒、過獨身生活的,或者聖召的。成員以自己的專長走入社會服務,做福傳工作。如從事安老院、醫院、教育工作,甚至有商業的像翻譯、即時傳譯的工作。

我算是少數在這組織中祝聖神父的一位。那時我跟主教說希望可以繼續在這個團服務,感恩主教也同意。因此我就一直在這裡服務到現在。

 

訪:  到底是什麼吸引您積極投入「普世博愛運動」?

薛: 「普世博愛運動」的靈修強調生活中的天主聖言以及基督要我們互愛的誡命。運動秉承梵二大公會議「合一」的精神。「合一」其實是梵二的新領域,概念着實不容易理解,反而生活聖言、基督徒互愛對教徒來說,較為容易明白。而吸引我的地方是其中的靈修是以實踐的方法來領悟,尤其在靈性體驗方面,全方位與聖經中的耶穌相遇,強調信徒透過見面、交流、聚會,培養合一的氣氛,和適合耶穌臨在的條件。這一切都展現出靈修是一種生活。「普世博愛運動」培訓中心,位處佛羅倫斯20公里外,是一個由教友及獻身人士所組成,其中住了400多人的小鎮。在那裡,大家融和地相處,而我就正正體驗了這種基督內的共融生活。

 

訪:  那神父覺得以平信徒的身份去福傳有甚麼不一樣的地方?

薛: 梵二主張平信徒亦要履行福傳和建立教會的使命。怎樣才是參與建立教會?這絕不是三五成群便可,而是要有耶穌基督的臨在才能成為教會,更要建立一個「活的教會」。平信徒的教會能反映宗教信仰的闊度和廣度;因為平信徒有特別的使命,以各人的特長服務社會,能在各層面作福音的見證人。我發現在日常生活,尤其宗教交談中,假如能夠以非神學語言交流,一方面溝通會較為親和平易;另方面在這種互愛互敬的精神下,大家縱然從不同角度看事物,但假如強調大家共同的價值和社會服務,融合的氣氛會令到不同宗教和非宗教的人士都有一種新體會和領悟。梵二所提倡的精神,旅途中的教會走在朝聖者之路,正正與其他宗教人士走在一起,就是一種手足情誼的體驗。這種互通為我們基督徒而言,是基督的恩寵和聖神的工作。

 

訪:  神父一直為「普世博愛運動」工作,甚麼驅使您回到教區服務?

薛: 自己的聖召一直放在培養、製造環境和條件,讓教友感覺到基督的臨在。在菲律賓教會服務時,覺得自己作為神職人員應可以在教會中多點發揮自己的角色,於是回應周主教的邀請,回港服務堂區。

 

訪:  聖瑪加利大堂可算是神父在香港服務的第一個堂區?

薛: 可以這樣說,被派往聖瑪加利大堂是天主的安排。堂區着實有普世教會的幅度,這體驗對我們是美好的,好讓我們更能為基督作見證,令我們更感到基督的臨在。梵二的精神就是要更新教會,不要自我封閉,向世界開放,與世界交談。同時,教會更應具有聖母瑪利亞的特質。聖母瑪利亞是教會的母親,有着包容整個人類的象徵,她還把耶穌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和生活環境。所以,從宗教角度來看,平信徒的使命是教會更新的必備條件。

 

訪:  神父來到聖瑪加利大堂,有怎樣的印象?又計劃了什麼工作呢?

薛: 聖瑪加利大堂作為大堂區之一,有很多善會,反映着教會的活力。也沒有什麼特定的想法,最重要當然是作天主想我作的工作,最期望能將基督信仰的普世性幅度帶到堂區層面,讓我們真正的與基督合一。好像我們的方濟各教宗,帶領宗教界有心人士面向世界,關心世界的議題如和平、環保等,齊心管治和改善天主所創造的世界。

 

後記:

最後,薛神父期望以教會合一和互愛精神作基礎,照顧我們堂區教友的靈性生活,並鼓勵教友更多參與教會及堂區事務。神父說靈修並非神化的,任何關於人性生活的層面都可以被聖化。聖母瑪利亞不就是將自己整個生活聖化了嗎?再者,梵二所推動的不就是在聖神內更新生活,使生活的教會成為聖化人類社會的標記嗎?

 

出版事務組